本帖最後由 lianglan 於 2016.5.11 17:34 編輯
第一话天台的萨克斯初见端倪,到第四话,本剧的核心已经浮出水面。那就是“要学会面对”。
我们看日剧的时候,永远不要脱离日本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关于那场战争的正义与否、正邪之分,暂且按下不表,客观的结果是:日本在二战末期承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甚至毁灭。
运动员如果受到重大伤病,就算是痊愈了,心理上依然会对伤处有所芥蒂,在场上做动作不会再像之前那么自如,总是会想着伤口。日本在经历了那场打击后,在后来的各种文艺作品中,也都逃脱不了对其的思考,一般涉及两个方面:1、那件事本身的对与错;2、之后该怎么办。
本剧涉及的是第二个问题。这是关于创伤心理的问题,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对于世界上的芸芸众生,都有参考价值。
our house里面,妈妈去世前,温和地提出让奏太为孩子们重新找一个妈妈,虽然很明显两个人关系相当恩爱。我觉得正是因为相当恩爱,妈妈才会有此提议。叔叔方面,当初结婚的时候不用交代当然也是恩恩爱爱,但是婚后双方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不能接受自己会成为一个专职主妇的老婆选择了离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刚好遇到另一个期望自己老婆不要是专职主妇的准教授。准教授方面则刚好相反。说起来结婚虽然是人生大事,但往往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双方都还不够成熟。与其拖拖拉拉勉强一生,倒不如面对现实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我想起冯小刚的那部《唐山大地震》,在家庭被大地震撕碎后,徐帆长期被过往的情感束缚,张静初也是一直对那句“先救弟弟”耿耿于怀。徐帆甚至一直不肯离开故土,如此这般,观众一个半小时的压抑情绪却是这对母女的三十年人生。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我很喜欢,不怕各位看官笑话,我一个大男人当时看得哭成狗。那种人与人之间羁绊之深让人动容,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被一段感情或者一段过去完全吞噬、甚至为此以整个一生来作为祭奠,我觉得有些残忍。最好的方法也许是,把那份对故人或故事的情感埋在心里,接着奋意向前。这就是面对。
天台上,爱菜不能理解爸爸的再婚,觉得妈妈可怜而泪流满面的时候,爸爸只是吹起了萨克斯。音乐总是能给人治愈的力量,萨克斯尤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感情受伤的时候,听着萨克斯向前吧,把过去埋在心里,向前吧。
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