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anglan 於 2016.5.24 16:49 編輯
第六集看完,我基本上明确了这部剧为什么收视率不好了。 简单说,这部剧是以一个晨间剧的面孔,讲了一个园子温式的故事。自然就两面不讨好了。这种非常规价值观的剧集,竟然要用一个儿童演员来挑大梁,配角方面除了这集的家里蹲,基本上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演员。所以收视不好的原因是,喜欢爱菜的观众,大多数不能理解本剧的价值观,比如各种奇怪的感情,比如那让人神烦的萨克斯。而能从看似很无聊的剧情中看出一些端倪的人,又大多数对童星不感冒吧。 所以同理,我这篇也就是随便一写,不感兴趣的同学完全不必在意,请自动略过。
人是一种哺乳动物,虽然读书受教育,但说到底还是动物。有各种奇怪的情欲。有一些类型我个人虽然也不能接受,但我会尽量去试图理解。比如《对不起青春》里的理事长的公子的自我性别认同障碍(姑且套用剧中的说法),比如《恋之罪》里爱上自己爸爸的女儿。也比如之前报道中提到的野岛伸司之前作品中描述的父女恋之类。 因为,所谓各种规则、秩序,无论听起来多么美好,但说到底,和人没有关系,人就是一种动物而已,产生任何情感都是可以理解的,你能想象用所谓的道德伦常去约束野生动物吗?我常常听人说日剧变态。其实变态的不是日剧,人本身就是变态的。或者这么说,不“变态”的人本身,才是“变态的”。而日剧只是比较诚实而已。 说了这么多废话,现在进入正题:
第六集 讲的是家里蹲帅锅的故事,其实之前樱子和他隔门对话的时候,我就疑惑一个问题,妈妈对这样一个儿子,从来就没有表现出催促他去上学的意思,如果是天朝八点档剧集,那妈妈一定是只会绞尽脑汁让儿子树立伟大理想,回去学校奋斗之类。看完这集终于懂了。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基本上这对母子就是属于两个人相依为命,显然,母子之间的感情不同一般。父母分居后,为了照顾愈加孤单的妈妈,家里蹲才选择了家里蹲,他主动变成笼中鸟,到时候门外就会有食物放着,妈妈不用担心唯一的寄托(儿子)也离开她,儿子也安心地享受着这样的饲养。 直到樱子闯入他的世界。 他对樱子动心了,以一个青少年的懵懂爱情的形式。 但是,我猜他也经历了挣扎,他是有多爱她妈妈:哪怕吃完会吐掉,还是会硬撑着吃完。我想给别人做过饭的人,是能懂的,对方把饭都吃完自己会有多开心,反之如果剩下来了,会有多失落。家里蹲之前就说过,“希望父母能早点干脆离婚”,我想这样妈妈就属于他一个人了吧。最后,正如爱丽丝所说,“他还是选择了妈妈”。当然我觉得爱丽丝能想明白这个,有点牵强,这句台词其实是野岛伸司想要说的,因为这句话是本集核心。而且家里蹲走得太突然,虽然这种戏剧效果很好,可以凸显樱子这次青春期初恋的迷茫和有始无终,能让人回忆起自己当初类似的初恋经历,但如果野岛不借用爱丽丝的嘴说一句,整个走向还是会让观众费解的。 当然,家里蹲在樱子家里发飙后,出门的时候也是留下了眼泪,这是因为发飙前,他已经做好了被爱菜赶走的准备,这是他选择的分手方式,他对樱子还是有感情的,但更爱妈妈。不过这样发个飙,也可以捎带手地帮樱子个忙,让家里人懂得樱子虽然表面上因为爱丽丝的到来,家务方面变得轻松了,但同时也被挤压了,因为做饭虽然辛苦,但做饭的人往往是很享受做饭的,尤其是为爱的家人做饭。家里蹲几场对白中展现出来的那种近乎偏执的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绝对占有理论,就像唐山大地震里的徐帆一样,很让我感动。
其实民间一直流传一些说法,比如“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之类,另外我自己觉得,婆媳关系之所以总是搞不好,其实是因为妈妈和媳妇两个人的“甄嬛传”。就像剧中奏太看到女儿带了男盆友回家就立刻不能淡定了。我个人对诸如此类的感情持何种态度,暂且按下不表,不过,有一点我很肯定:只要是人类的真感情,都是珍贵的。而那些所谓道德伦理,只是社会学者们用来控制大众、为了使社会变得更加容易控制而杜撰出来了谬论。我一直在设想一种情形:如果儿子有恋母情结,或者女儿有恋父情结,当年龄在性取向中不是问题了,考虑到这样的感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纯净、坚固的情感,那扼杀这种美好情感的,就只剩下那些野心外露的社会规则了。
我想起我特别喜欢的那首诗,田村隆一的《归途》,“言语之物,无需记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