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收视大战:每周三晚上的较量
2014年年初,日本银屏上出现了两大剧的收视大战。
1月8日开始,富士电视台制作的《我的存在时间》毎周星期三的十点至十一点档播出。
1月15日开始,日本电视台制作的《明天,妈妈不在》每周星期三的十点至十一点档加入争夺观众的收视大战中。
《我的存在时间》的收视利器是主演三浦春马,90后当红小生;《明天,妈妈不在》有大有国际范儿的日本童星芦田爱菜,2013年出演电影《环太平洋》而开始进军好莱坞。
遭遇迥异:《明天,妈妈不在》播出遭抗议 《我的存在时间》收视平稳
《明天,妈妈不在》播出后,因涉嫌侵害儿童护养机构相关人员的人权,遭到部分福利机构的抗议。位于熊本市的慈慧医院就向广播伦理·节目质量提高机构(BPO: Broadcasting Ethics & Program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的广播人权委员会提交要求审议该剧的申述书,接二连三发生要求暂播该剧的事件。
抗议事件出现后,从第3集以后,8家广告主不敢再提供赞助,只剩下日本广告委员会的广告和节目宣传片花伴其前后,收看率从14.0%→13.5%→15.0%→13.1%→11.6%→11.5%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我的存在时间》描画年轻男子患上难治之症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以后的情感纠葛和恋爱的故事。同样是社会题材的故事,却没有人站出来抗议。
《我的存在时间》描画了围绕患上难治之症ALS年轻男子的情感纠葛和恋爱的故事。同样是社会题材的故事,没有人没事儿站出来抗议《我的存在时间》。 |
症结所在:《明天,妈妈不在》输给了伦理,《我的存在时间》赢在态度
根据节目制片人、富士电视台编辑制作局电视剧制作部的中野利幸的介绍,《我的存在时间》在开拍之前,从剧本策划阶段,编剧向日本ALS协会进行咨询,还聘请了该协会顾问、东京都立神经医院原院长林秀明医生当监制,向编剧讲解·展示ALS患者的症状、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交流等细节,经过这些生活体验之后才完成了剧本创作。此外,编辑还曾登门拜访患者,倾听患者的声音。
从该剧的收视来看,11.2%→9.4%→9.4%→8.5%→10.4%→9.2%→9.2%,也一直保持平稳的收视率,没有出现向像《明天,妈妈不在》一路下滑的情况。
《明天,妈妈不在》在故事出台之前,并没有事前采访像管理慈慧医院和儿童护养机构的日本全国儿童护养机构协会,没有向该协会说明剧本的创作意图和寻求协会的支持,因此落到了遭人抗议的地步。
通过两剧的遭遇来看,制作方对待监制的态度如何,便可对剧本的未来遭遇猜知一二。

忠告:别拿电视忽悠人 制作方需要对观众心存敬畏
近年来,日本社会对电视越发苛刻。
虽说电视剧是虚构杜撰而成,但单凭电视台一方的逻辑已经行不通。不过,虽然《明天,妈妈不在》这样的电视剧遭到了没有预想到的抗议,但制作方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能在创作上有丝毫退缩。
电视大咖们,动手拍摄之前要想好了:想给观众传递什么,如何有效向社会传递?
只有对这些问题想通想明白了,制作出来的电视剧一定会赢得社会口碑的。
艺术源于生活,有了实地采访调查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通感共鸣。这是需要所有编剧、导演随时铭记在心的信条。(刘戈)(内容从日文相关报道整理)

《明天,妈妈不在》剧照

《明天,妈妈不在》剧照

《我的存在时间》剧照

《我的存在时间》剧照
原文链接:http://japan.people.com.cn/n/2014/0304/c35468-24526522-4.html